找到相关内容133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山西五台山清泰园准备举办“用心种植清凉”植树活动

      华夏千年,人心向善,自古为人,苦觅忠孝能两全。时至今日,在我中华五台,有上如下瑞恩师,立志用佛法净化人心,倡导孝为立身之本也。发大菩提愿,身先士卒。发起出世教育----“三加一僧伽教育”工程。用悲心和大愿修建起一座养老院。以慈施惠与大众,以便安心修道,梵行高远。同时,在条件成熟时,也为世间的孤寡老人提供一个安养归宿。如瑞法师为此命名为“西方快列”。养老院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备,但庭院绿化还有待...

    佚名

    |植树|活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09262737107.html
  • 随念三宝经 (从藏文经藏译出)

    梵行。初善、中善、后善。义妙、文巧。纯一、圆满,清净、鲜白。佛、薄伽梵,善说法律。正得,无病,时无间断。极善安立,见者不空,智者各别内证。法律善显,决定出离,趣大菩提。无有违逆,成就和顺;具足依止,断流...

    法尊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4838991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中的正见

    生厌离,厌离者喜贪尽,喜贪尽者说心解脱。如是观受、想、行、识无常,如是观者,则为正见;正见者则生厌离,厌离者喜贪尽,喜贪尽者说心解脱。如是比丘!心解脱者,若欲自证,则能自证: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...离喜、贪故,我说心正解脱。如是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离喜、离贪;离喜、贪故,比丘!我说心正解脱。心正解脱者,能自记说: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后有」。佛说此经已,诸比丘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149262.html
  • 一切圣众皆证悟四圣谛

    婆罗门,彼亦不于沙门义、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: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后有。若沙门、婆罗门于此苦圣谛如实知,此苦集圣谛如实知,此苦灭圣谛如实知,于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,当知是沙门、婆罗门--沙门之沙门、婆罗门之婆罗门,于沙门义、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: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后有。"(杂390;S.56.5~6,S.56.22.)   一个不能如实知、如实见四圣谛的出家...

    Mahinda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252517.html
  • 持戒与得定慧

    持戒与得定慧  /张慈田  戒(sila)的受持及守护与否,会影响定慧的开展,如佛陀所说:“汝当先净其初业,然后修习梵行。”“汝当先净其戒,直其见,具足三业,然后修四念处。”(杂阿含624经)所以行者对待戒应像修持定慧一样用心,以累积修道资粮。  有四种要素能令戒律易于受持与清净:  一、善护诸根:善于守护六根 谨防六根接触六境时生染著,生染著则于境不得自在。  二、饮食知量:适量的饮食是为维持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152973.html
  • 佛教中学

    佛教中学第五课------什么是戒等问 什么是戒?  《清净道论》云:即离杀生、偷盗、非梵行、妄语、恶口、两舌、绮语七恶业道,或完成事师、共处等义务行的瑜伽行者之思(意志)、心所(成就)、律仪、不...无间戒、根本五戒、梵行五戒、梵行八戒、梵行十戒、应学法六大类。 1.什么是六无间戒?说犯此者不悔过必堕阿鼻地狱;即悔过,也在今生无望证解脱果,以彼罪大恶极,自、他力无法救。 ① 恶心杀父。 ② 恶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4353371.html
  • 发露忏悔文

    得利养赞自德,见胜德者怀嫉妒,  见无德人生骄慢,闻富饶所起希望,  闻贫乏类常厌离,故杀误杀有情命,  显取密取他人财,触不触犯非梵行,  口四意三互相续,观念佛时发攀缘,  读诵经时错句文,若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1456298.html
  • 佛教的伦理观和论理心

    正,汝所行走。令所修行,勤苦如是,应于现法,成就道果”,而信受他的话,那么,说者、信者都会因“正见,获无量福”。  佛接著告诉周那,导师有两种:第一种是:“导师新出世间,成道未久。其法具足,梵行清净。如实真要而不布现,然彼导师速取灭度”,以致弟子下得修行而生忧;另一种是:一导师出世,其法清净,梵行具足。如实真要而广流布,然后导师方取灭度”,其弟子皆得修行而无忧。  佛又告诉周那,从“支(枝)成就...

    周宏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0564024.html
  • “行淫”要注意的地方

      淫。分正淫、邪淫。男女正式结婚叫做“正淫”,“正淫”佛制在家人可以。没有结婚男女行淫,或女人去当娼妓卖淫,或男人去嫖妓,或有夫之妇与人通奸皆谓“邪淫”。“邪淫”是很重的恶业,死后要堕落三恶道去受恶报,三恶道是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。大家不可不慎。人,无论男女一生都没有行淫,没有淫念。叫做“梵行”。“梵行”是崇高伟大的美德,如能配合遵守五戒(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叫做...

    汤松义居士

    |戒淫|邪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1418543040.html
  • 存在与否定

    出世观,还是自缚而不能得彻底的解脱。这三爱,经中曾说为三求:欲求、有求、梵行求。梵行求,即是修远离行,以图否定存在的爱求。  有人说:佛法是否定生命——反人生的。这是对的,也是不对的。如西方某哲学家说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4041024.html